糖尿病致胰腺癌风险增8倍 小粒径负离子控糖防癌作用大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与普通人相比,罹患胰腺癌的风险要高出8倍,并认为糖尿病本身可能就是这个致命癌症的一种致癌因子与早期征兆。而作为“人类生命的维生素”,小粒径负离子可以实现控糖防癌的双重作用。

糖尿病与胰腺癌“狭路相逢”并非巧合

许先生6年前患上了糖尿病,由于在服药方面比较按时正规,病情控制得还不错。但这半年来不知为何,口渴、多尿等症状又开始加重,同时上腹部隐隐作痛。医院经B超检查后发现,许先生胰腺上长了一个肿物,经手术证实为胰腺癌。

糖尿病与胰腺癌“狭路相逢”,是巧合吗?非也。究其症结,在于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胰腺功能长期紊乱,对腺泡细胞造成一种慢性刺激而终致胰腺癌变。另外,由于胰腺癌直接破坏胰岛的β细胞,造成胰岛素分泌减少,加上患者体内容易产生胰岛素抗体,致使血糖上升,故有极少数胰腺癌以糖尿病的面孔“亮相”,常被误为糖尿病而致“真凶”漏网,失去早期治疗的时机。但利用小粒径负离子的作用,就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后果的不可挽回。

首先我们需要说明,小粒径负离子的获得,是通过生态负离子生成芯片技术纳子富勒烯负离子释放器技术的问世而实现的。因为小粒径负离子活性最高,最容易穿透人体血脑屏障进入体内发挥高效生物作用,因此成为了人体健康防护的重要“帮手”。

对糖尿病来说,中国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专家组编著的《空气负离子在医疗保健及环保中的应用》记载:小粒径负离子可以使胰腺或接受胰岛素的组织如肌肉、脂肪、肝脏等细胞膜的氧化得到抑制,将细胞改善成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进而良好控制血糖,并防止胰腺细胞膜被破坏,促进细胞膜机能的正常化。小粒径负离子在调整细胞内外电解质离子量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氧活性,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及游离,使肌肉及脂肪细胞对糖的吸收变好,并促进肝脏及肌肉内糖元的生成,加快血液及组织内的糖类燃烧。同时可以激活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增加机体的代谢率并降低血糖。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糖尿病人发生胰腺癌的几率,但其实小粒径负离子本身同样能够对癌症实现预防。国家重点图书《现代物理治疗学》中表示:众多医学研究及临床试验证明,人体细胞电子被抢夺是万病之源,而自由基就是一种缺乏电子的物质,进入人体后便到处争夺电子。如果将细胞蛋白分子的电子夺去,就会使蛋白质接上支链发生烷基化,从而形成畸变的分子而致癌。也就是说,当自由基或畸变分子抢夺了基因的电子时,人就会直接得癌症。但人体得到小粒径负离子后,由于其带负电有多余的电子,可提供大量电子,而阻断恶性循环,癌细胞就可防止或被抑制

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更是无价之宝。或许,我们都无法知道何时会遭受疾病侵袭,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小粒径负离子提前预防,健康一生。



blob.png      blob.png


018d13aa49698b844ef49414e5ece574_16106976567387.png


018d13aa49698b844ef49414e5ece574_16106976567387.png

推荐文章

负离子疗法,有效防治糖尿病的物理疗法 血糖高≠糖尿病,空气负离子调理糖尿病很关键 负氧离子自然疗法,专家认可的糖尿病的最佳疗法 糖尿病负离子自然疗法对比传统疗法 糖尿病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负离子疗法对糖尿病的疗效
Powered by CmsEasy